“互联网+”的过程,就是互联网渗透率不断提升的过程,这是未来的趋势,是避不开的必由之路。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,就是实体企业逐步实现承上启下的衔接,新老模式实现融合和迭代发展的过程,我们需要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探索和研究。
改革开放30多年来,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迅速发展,成为国 家经济发展的基石。据有关数据统计,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据了全国企业总数的99%以上,对GDP增长的贡献在50%以上,在就业上占到85%以上。由此可以看到,崛起的中小企业不仅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应用新技术的生力军,还在中小企业增加就业、促进经济增长、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。大力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有效途径,这正是国 家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根本的原因。
为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,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,国 务院积极推进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和推动实施“互联网+”行动具体部署,并加快推动众创、众包、众扶、众 筹等新模式、新业态发展。中小企业如何响应党中 央的号召,在这个“互联网+”时代去实施“众包”“众扶”等企业创新模式和计划?这需要正确分析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现状和困难,只有知道自己的短板,才能去补短板、去短板。
中小企业遍布各个区域,而且数量巨大,已经成为推动国 家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,其不仅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生力军,还是稳定就业和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担当者。但纵观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和过程,发展状况并不乐观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。
一,规模小。中小企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,在生产规模、人员配备、资产拥有量、营销能力等方面都无法和大企业相提并论,社会影响力不足。中小企业也因自身经营风险和不稳定性偏高等因素,为同等水平人力资源支付了更高的人力成本,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经营压力和风险,阻碍了企业发展壮大。
第二,地域性强。从城市到乡村,从手工作坊到高新技术产业,中小企业遍布各行各业,但中小企业活动范围比较小,地域性强,特别是人员的构成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,有时容易形成排外的企业氛围,不利于企业引进创新人才,企业发展局限性大。
第三,缺乏团队精神。大企业持续正常的运作依靠的是科学、完善的制度,中小企业缺乏系统、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,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,往往对个体的力量依赖性更大,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,团队意识薄弱,导致企业战斗力比较弱。
第四,不注重文化建设。在企业发展方面,中小企业太急于求成、盈利心切,盲目扩张,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,没有把消费者需求放在第 一位,缺乏用匠人之心做好产品的态度,产品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,导致消费者对品牌的依赖性差,没有长期稳定的消费群体,从而阻碍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。
随着全 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,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更加艰难。中小企业发展瓶颈有如下方面。
第 一,人才吸纳问题。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、资金不足、稳定性差、福利不健全等原因,很多的优 秀人才不愿意冒险去中小企业发展,这是中小企业难以吸引与留住高层次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第二,发展目标和方向不明确。国内很多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急功近利,社会上 流行什么产品,就生产什么产品;什么产品赚钱,就卖什么产品,对未来发展没有明确和系统性的规划。
第三,缺少发展资金。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,民营企业的老板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,创业初期从小作坊起步,经过多年打拼企业才逐渐发展起来,规模较小,资源有限,社会信任度低,凭借民营企业个人的力量很难筹集到发展所需要的资金。此外,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不足也是中小企业缺少创新、发展资金受限的重要原因,融资难成为长期困扰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与生存的瓶颈问题。
第四,管理混乱。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,很难招募到合适的人才,大部分都是请亲戚、朋友等加盟企业,来进行共同经营。这样往往导致企业内部人员关系复杂,企业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体系,经营决策往往由老板个人或者凭借亲疏关系拍板决定,法制观念淡薄,经营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。
第五,产品积压严重。中小企业没有发展目标,社会上热销什么就一窝蜂生产什么,加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局面,消费者手里资金少,没有消费能力,导致很多企业产品卖不出去,库存严重。